科學思維與運動描述
不是讓你算難題,而是幫你用"理性、講證據"的方式看世界:
示例: 學完"運動"這一章,你可以畫一個思維導圖,中心是"運動",分支包括"質點""參考系""位移"等概念。
這章主要解決"怎麼說清楚一個東西在動"的問題,分兩小節講:
不是真的"點",而是當研究的問題跟物體的"大小、形狀"沒關係時,就可以把它當"質點"。
舉例: 研究地球繞太陽轉,地球那麼大,但跟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比,地球的大小可以忽略,就把地球當質點;但研究地球自己轉的時候,就不能當質點了。
關鍵判斷: 不是看物體"小不小、輕不輕",而是看"研究的事要不要考慮它的大小形狀"。
運動是"相對的":比如你坐火車,看窗外的樹在往後跑——其實樹沒動,是你以火車為"參考系"才覺得樹在動。
注意: 平時說"某某在動",沒說參照物時,默認以"地面"為參考系。
就是給運動的物體"定位"的工具:
關鍵要素: 原點(0點)、正方向、單位長度
公式很簡單:位移 = 末位置坐標 - 初位置坐標
舉例: 假設數軸上,A點在3米處(初位置),B點在-2米處(末位置),從A到B的位移就是"-2米 - 3米 = -5米"。
這裏的"-"表示"方向和數軸正方向相反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