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F5資源頁

高一物理知識梳理

按物理知識範疇分類

高一物理知識體系總覽

高中物理主要涵蓋力學相關內容,是物理學的基礎。以下是按知識範疇的分類:

運動學

  • 運動的描述
  • 勻變速直線運動
  • 曲線運動
  • 平拋運動
  • 圓周運動

動力學

  • 牛頓運動定律
  • 力的概念與分類
  • 力的合成與分解

能量與動量

  • 功和功率
  • 動能和動能定理
  • 勢能
  • 機械能守恆定律
  • 動量與衝量

萬有引力與航天

  • 開普勒定律
  • 萬有引力定律
  • 宇宙航行
  • 經典力學的局限性

學習建議

  • 建立物理模型思維,理解每個公式的物理意義
  • 注重實驗和觀察,理論聯繫實際
  • 養成畫受力分析圖和過程分析圖的習慣
  • 定期總結歸納,構建知識網絡
  • 多做綜合性題目,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

運動學

運動學研究物體運動的描述,而不考慮引起運動的原因。

1. 運動的描述

  • 質點、參考系和坐標系:理想化模型,描述物體位置的方法
  • 時間和位移:位移是向量,表示位置變化
  • 運動快慢的描述——速度
    平均速度:\( \bar{v} = \frac{\Delta x}{\Delta t} \)
    瞬時速度:\( v = \lim_{\Delta t \to 0} \frac{\Delta x}{\Delta t} \)
  • 實驗: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:通過紙帶分析物體運動
  • 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——加速度
    \( a = \frac{\Delta v}{\Delta t} \)

2. 勻變速直線運動

  • 實驗: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
  •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係
    \( v = v_0 + at \)
  •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係
    \( x = v_0t + \frac{1}{2}at^2 \)
  •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位移的關係
    \( v^2 - v_0^2 = 2ax \)
  • 自由落體運動: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,a=g
    \( v = gt \)
    \( h = \frac{1}{2}gt^2 \)

3. 曲線運動

  • 曲線運動:速度方向沿切線方向,需要向心力
  • 平拋運動:水平方向勻速,豎直方向自由落體
    水平方向:\( x = v_0t \)
    豎直方向:\( y = \frac{1}{2}gt^2 \)
    軌跡方程:\( y = \frac{g}{2v_0^2}x^2 \)
  • 實驗:研究平拋運動:通過實驗驗證平拋運動規律
  • 圓周運動
    線速度:\( v = \frac{\Delta s}{\Delta t} \)
    角速度:\( \omega = \frac{\Delta \theta}{\Delta t} \)
    周期:\( T = \frac{2\pi}{\omega} \)
    頻率:\( f = \frac{1}{T} \)
  • 向心加速度
    \( a_n = \frac{v^2}{r} = \omega^2 r \)
  • 向心力
    \( F_n = m\frac{v^2}{r} = m\omega^2 r \)

動力學

動力學研究物體運動與力之間的關係。

1. 力的概念與分類

  •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:萬有引力的一種表現
  • 彈力:物體發生彈性形變後產生的力
    胡克定律:\( F = kx \)
  • 摩擦力
    滑動摩擦力:\( f = \mu N \)
    靜摩擦力:\( 0 < f \leq f_{max} \)

2. 力的合成與分解

  • 力的合成:平行四邊形定則
  • 力的分解:根據實際效果分解力

3. 牛頓運動定律

  • 牛頓第一定律:慣性定律
  • 實驗:探究加速度與力、質量的關係
    \( a \propto F \),\( a \propto \frac{1}{m} \)
  • 牛頓第二定律
    \( F = ma \)
  • 力學單位制:國際單位制(SI)中的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
  • 牛頓第三定律:作用力與反作用力
  •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(一):已知受力情況求運動情況
  •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(二):已知運動情況求受力情況

典型例題:斜面問題

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從傾角為30°的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,斜面高5m,摩擦係數為0.2。求物體滑到底端時的速度。

解法:可用牛頓第二定律或能量守恆兩種方法求解。

能量與動量

能量與動量是描述物理系統的重要守恆量。

1. 功和功率

  • \( W = Fs\cos\theta \)
  • 功率
    \( P = \frac{W}{t} = Fv \)

2. 機械能

  • 動能
    \( E_k = \frac{1}{2}mv^2 \)
  • 重力勢能
    \( E_p = mgh \)
  • 探究彈性勢能的表達式
    \( E_p = \frac{1}{2}kx^2 \)
  • 實驗: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係:動能定理的實驗基礎
  • 動能和動能定理
    動能定理:\( W = \Delta E_k = \frac{1}{2}mv_2^2 - \frac{1}{2}mv_1^2 \)
  • 機械能守恆定律:在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的條件下,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,總量不變
    \( E_{k1} + E_{p1} = E_{k2} + E_{p2} \)
  • 實驗: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:通過自由落體驗證
  • 能量守恆定律與能源: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,也不會憑空消失

3. 動量

  • 動量
    \( \vec{p} = m \cdot \vec{v} \)
  • 衝量
    \( \vec{I} = \vec{F} \cdot \Delta t \)
  • 動量定理
    \( \vec{F}_{合} \cdot \Delta t = \Delta \vec{p} = m \cdot \vec{v}' - m \cdot \vec{v} \)
  • 動量守恆定律
    \( m_1\vec{v_1} + m_2\vec{v_2} = m_1\vec{v_1}' + m_2\vec{v_2}' \)
  • 碰撞:彈性碰撞、非彈性碰撞、完全非彈性碰撞

萬有引力與航天

萬有引力是自然界的基本力之一,解釋了天體運動和航天現象。

1. 行星的運動

  • 開普勒定律:行星運動三大定律
  • 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:萬有引力的初步概念

2. 萬有引力定律

  • 萬有引力定律
    \( F = G\frac{m_1m_2}{r^2} \)
  • 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:計算天體質量、發現新行星等

3. 宇宙航行

  • 宇宙航行
    第一宇宙速度:\( v = \sqrt{gR} = 7.9km/s \)
    第二宇宙速度:\( v = \sqrt{2gR} = 11.2km/s \)
    第三宇宙速度:\( v = 16.7km/s \)
  • 經典力學的局限性:高速和微觀領域的不適用性

知識要點

萬有引力定律不僅適用於天體之間,也適用於任何兩個有質量的物體之間,但通常只有當至少一個物體的質量非常大時,萬有引力才顯著。